柬埔寨55%的城市人住在贫民窟,49%的房子却卖不掉!
在金边我们看到高楼大厦、看到满街豪车,以为这里就是富人的天堂,却殊不知这里也是贫民的地狱。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在金边还有许多人是住在贫民窟的,或者是居无定所,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比如那些不顾危险还要站在路上替人擦车窗玻璃的小孩、那些躺在路边等待别人施舍的妇女。
亚洲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正面临一个繁荣所带来的的难题: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但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只能生活在贫民窟。
这也是柬埔寨这几年的现状!都说柬埔寨的经济增长令人羡慕,这话说的一点儿不为过。2015年柬埔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超过1020美元,实现脱离低收入国家行列,上升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现在柬埔寨每年基本上能够持续7%GDP的发展。
但是即便如此,柬埔寨也不得不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农民开始涌入城市,但是他们这些人很多都是没有栖身之所的。
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柬埔寨大概有55%的城市人口生活在棚户区,蒙古和菲律宾紧随其后,分别为43%和38%。这比越南、中国以及印尼的比率要高出20%以上,而后者也同样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国家。
在柬埔寨还有那么人是居住在棚户区的,而且最讽刺的一点是,并不是没有好的坏境可以给他们。你有没有发现在金边的很多排屋是没有人居住的。根据威信产业评估(Vtrust Appraisal)昨日发布的报告,由于新推介或落成的排屋数量倍增,导致金边排屋未售单位预料大幅增加。报告称,2016年发展商新推介的排屋达1万1483间,而已出售的排屋仅有5857间(占51%)。还有那么多的空排屋,很多人却没有能力居住。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从某些方面而言,柬埔寨和这些有着同样问题的国家都成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城市化的受害者,政府提供必要基础设施和服务的能力并不能满足大量外来人口的需求。在马尼拉和雅加达这样的地方,大量的违章建筑拔地而起,为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提供了栖身之地。
世界银行资深城市化专家Makiko Watanabe表示:“新兴贫民窟的出现表明经济正不断增长且机会大多出现在城市。但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住房,因此有必要改进土地使用政策,并且使房价更易于被老百姓负担得起。”
“如果政府有此意愿,就可以做到。”
另一个的策略是通过建设学校、医院、高速公路以及机场来加强城市周边郊区的建设,从而吸纳主城区的一部分投资和人口,减轻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压力。在菲律宾,这意味将集中在马尼拉的大概2200万人口和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济规模分散开来。
“如果你成功地打造了区域经济重心,你就能够分散人口,”Watanabe说道。
不过需要改变的还有关于贫民窟陈旧和错误的观点,即贫民窟居民是政府和社会的负担。
他们提供了城市所需的工作,他们创造了很多经济机会但自身却没有得到多少,因为他们身处非正规部门。但事实上他们是经济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