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8)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3届常会,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举行,会议上,柬埔寨传统戏剧舞蹈“面具舞”被正式批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洪森总理第一时间在Facebook发文庆贺。 面具舞是柬埔寨一种古典舞蹈,吴哥王朝之前(九世纪)发明的高棉古代舞蹈,主要是在吴哥古迹的石雕上发现的。面具舞是一种优雅的艺术表演,只表演《罗摩衍那》(Reamker)一个故事。 演员表演时脸上带着面具来隐藏自己的面部表情,表演重点在于手上的特殊表演工具,根据不同表演内容和风格来定。表演方式和着装也有相关的规定,如搏斗,尊敬师长,剑术艺术等。
舞蹈中的每一个舞步都有特定的涵义,并通过特定的音乐、步法、行进和笑容来加强其表现手法。台上的演员们都戴着面具,不能说话,因此面具舞的重点即为演员们与木管乐器、铜锣和鼓乐队坐在一起的合唱团通过歌唱和诵读来描述情节进行表演。
面具舞有四个特征:一、戴面具的舞者都是男性;二、舞者大多数戴面具表演,除了女主角Sita(希塔)和女性角色;三、面具舞只表演罗摩衍那一个故事;四、与大皮影戏一起表演。
面具舞的成功申遗使得柬埔寨又多了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截止目前,柬埔寨已经有9项古迹和文化申遗成功。
01 吴哥窟
1992年12月1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册
02 皇家舞2003年11月7日,被纳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11月28日,被纳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7月7日成功申遗
2009年月31日成功申遗
2015年12月2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除柬埔寨之外,还有韩国、越南和菲律宾共同申遗。
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7年7月8日成功申遗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面具舞”申遗,柬埔寨于2017年3月31日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而邻国泰国也一同向教科文组织申请将面具舞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国人民因此事争论不休,纷纷认为面具舞是属于自己国家的。
最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面具舞判给了柬埔寨,这是一件值得柬埔寨人民骄傲的事情。恭喜大寨子啦!
来源:柬单网
非官方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平台中立。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转载仅为信息传播。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申请删除。
联系微信:www-58cam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