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烂尾!“地标性”建筑突然动工:西港的第二次机会来了?
记者:时宜
走在西港市中心,许多人都能看到一个明显变化——那些曾经静止多年、塔吊生锈的烂尾楼,重新动了起来。过去几年里,它们像被时间遗忘的巨大空壳;如今,一批批施工队返场,铁架轰鸣、围挡重新树立。一座城市停摆后的重新生长,从这些最基础的施工声里显露出来。
2019 年来到西港从事房地产开发、拥有超过6年商业地产运营经验的五象广场陈总,也从最直观的日常观察里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陈总参与的多个项目中,有两个酒店主体已在 2019 年建好,但之后因政策收紧、疫情冲击等原因而停摆。他坦言:“算是半烂尾状态。”过去几年,他每天路过西港这些停滞的烂尾楼,看到玻璃空着、塔吊不动、风吹日晒,心里自然有压力:“如果一直都不动,不只是我,还有整个西港的投资预期都会受影响。”
但从今年起,他路过这些区域时看到,围挡重新竖起,一部分塔吊开始转动,施工工人也重新出现。“尤其是双狮转盘附近多数烂尾楼陆续重启,烂尾6年的标志性建筑也迎来了涅槃重生,这个变化是明显的。”
与陈总有相同观察的,还有在西港经营餐饮业的胖姐。从 2019 年一路经营到今天,她的生活轨迹几乎覆盖了这座城市过去五年的剧烈震荡。“很多塔吊以前都生锈了,但最近一年,2019 年之后搁置的那些楼,又开始启动了。”
她每天送餐、开店、关店,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观察的尤为仔细。她的每一段移动路线都与这些建筑擦肩而过,也能够精准感知城市变化。
事实确实如此。据柬媒报道,截至 2024 年底,西港共有 101 个停工项目被列入重启名单;西港政府也证实,目前约有 40 栋烂尾楼正在复建,其中 7 栋已经完工复工。
这些客观数字,和陈总、胖姐两位长期在地经营者的直观感受完整重叠。
复建规模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扩大?陈总给出了两个理由。
第一个原因是外部产业需求。在东南亚工业制造链重新分布的大背景下,许多出口欧美的工厂转移到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与浙江经济特区吸引来大量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带来了住房与长期居住需求。“迁移过来的人多了,需求也就来了。”他说。
第二个原因是政策窗口。从 2024 年起,柬埔寨政府明确将西港列为经济复兴重点区域,并推出“西哈努克省特别投资促进计划”。政策中包括:为烂尾楼提供房地产税豁免、免除部分历史罚款、简化审批流程,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为业主提供法律咨询与调解渠道、针对复建项目提供税收、投资激励。
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是烂尾楼房地产税的减免时间,从 2025 年延长至 2028 年。为了鼓励开发商复工,政府还持续公布获得特许或激励的项目清单。
在 2024 年和 2025 年初:
48 个项目获批激励,金额达到 4.87 亿美元(其中 16 个为烂尾楼);
18 个新复建项目获批,金额约 2.05 亿美元;
101 个停工项目列入官方观察与复建名单。
这些数字构成了“复建潮”的真实背景。但并非所有烂尾楼都有同样的重启速度。
陈总提到,拥有永久产权的开发商“自己买地自建”更容易重新启动。“土地是自己的,就不存在租金纠纷。而那些租地盖楼的开发模式,在西港并不罕见——在疫情后必须重新谈判租金、租期,甚至要面对租金远高于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因此复建难度更大。”
在市中心,记者沿着主干道观察,也印证了他的分析:越靠近中心区域、楼盘复建动作更多,更偏远的区域,新项目建设量大,但烂尾楼复工比例相对有限。
面对这些变化,西港要回到原来兴盛的状态,还需要多久?
“复建只是恢复城市表面,真正的产业要进来,至少两三年吧。”陈总说这话时,语气淡淡的,却带着一种稳扎稳打的客观判断。
胖姐也表达了类似感受。她说:“人多的时候,你其实会明显感觉到。现在虽然比不上 2019 年,但确实好过以前那些完全不动的时候。”
陈总则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他认为,西港不能再靠“灰色产业”,实体产业真正扎根,才会带来稳定的人口结构,而不是短期的炒作。政府也表示,西港未来要往工业、旅游、新经济路线走。
那么,西港距离真正的产业转型还有多远?
从采访者与专家、政府公开资料三方视角来看,答案大概是:复建可以在政策刺激下加快,但产业转型则是一个更长的周期。
陈总总结得更直白:“楼可以盖得很快,但一个城市要热闹起来,是人和产业要一起回来。”
一个典型的城市复兴路径,往往不是“把楼建好”那么简单,而是要看那些楼里到底住了多少人、那些人为什么来到这里、他们愿不愿意在这座城市长期扎根。
对于西港而言,“复建火热”只是第一步。未来能否成为真正的产业城市,还要看经济特区的吸纳能力、制造业能否持续落地、旅游能否复苏、城市治理能否跟上、治安是否持续改善。
在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下,西港正在展开第二轮城市化尝试。它的速度可能不如 2019 年那般轰鸣,但却更加扎实。从烂尾楼的重启,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再到人口与服务业的回流,这座城市正在以另一种方式重塑自己。这或许才是西港真正的开始。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