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冲突加剧,寺庙转身为“避难所”
【柬单网综合报道】据《高棉时报》消息,在柬泰边境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柬埔寨多地佛教寺庙正发挥超越宗教功能的重要作用,成为受冲突影响民众的关键避难场所。
长期以来,寺庙是柬埔寨社会的精神教育中心与社区支柱,提供文化传承、道德指引与心灵慰藉。然而,自7月24日至28日爆发的边境冲突以来,寺庙再次承担起庇护责任,为逃离冲突的居民提供栖身之所。
位于卜迭棉芷省的占西萨玛基拉达那朗寺近来接收来自波雷占村等边境区域的数百名村民。此前,泰军于8月中旬非法进入上述村庄,架设铁丝网分隔村落,迫使至少12户居民撤离,并占用部分农田与土地。
11月12日,波雷占村发生泰军开枪事件,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多地村民被迫携家带口前往寺庙寻求庇护,部分撤离点距离事发地超过60公里。
僧王代表与多位高僧表示,寺庙在危机时期必须承担公共角色,为受威胁民众提供安全、食宿与心灵慰藉。他们强调,寺庙属于公共机构,而非私人财产,其存在目的之一正是减轻民众痛苦。
柬埔寨政府亦在冲突期间将部分寺庙列为官方临时避难中心,地方政府、红十字会、志愿者团队及社会各界也纷纷投入支援,为避难者提供物资、卫生保障与心理安抚。
青年志愿者与僧侣协同维护避难点的秩序和卫生,呼吁民众保持环境清洁,以预防疾病滋生。一些学生志愿者表示,寺庙不仅能提供住宿与安全,更能通过佛法开示帮助民众缓解恐惧情绪。
来自波雷占村的两名孩童母亲法拉表示,她从未想过会被迫离家,但泰军的行动令她别无选择,只能带着孩子前往寺庙避难。“寺庙不仅为我们提供安全,还有水、电、厕所和孩子继续学习的空间,我们十分感激。”
随着边境局势依然紧绷,寺庙作为柬埔寨社会的精神堡垒,再次承担起“生命线”的角色,为受冲突波及的家庭撑起最关键的安全保护网。
来源:高棉时报编译:小米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