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网费$13200,比房租还贵?在柬中国人掉租房陷阱
记者:小米
“100兆网速,一个月1100美金?”
当陈先生(化名)听到这个报价时,一度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惜,这不是玩笑,而是他在金边遭遇的一场租房陷阱。
订金转账后,承诺全变样
日前,陈先生通过Telegram租房群【租房】联系到两名自称在金边经营房产中介的男子——小某财和文某。
两人带陈先生前往位于永旺2附近吴哥小区的一栋别墅,看房时信誓旦旦地表示:“这里家具齐全,环境干净,网络可以自己选择,不满意可以换。”
月租2500美元,押二付一,物业费40美元。价格虽然不低,但考虑到地段与房型,陈先生认为尚可接受。
当天,陈先生通过ABA银行转账2000美元订金。然而,就在转账完成后,一切开始变了。
从“自由选择网络”到“强制高价绑定”
第二天,中介突然通知陈先生:“这栋别墅只能使用Internet City Link网络,别的公司接不了。”
陈先生起初以为只是业主个人偏好,直到听到价格才彻底懵了——100Mbps,月费1100美元;安装费、押金、路由器另计;还需押一付一,并签约至少一年。
按此计算,光是一年的网费就高达13200美元。
“网络公司说得理直气壮,还拿合同给我看,说这是统一价格。” 陈先生说,“但我找柬埔寨本地同事打听,同样带宽的网络月费只要40到60美元,顶多贵一点也不过百。这里明显是和中介串通,搞双倍甚至十几倍价。”
中介推诿、群被封锁,订金难追回
当陈先生质疑合同时,中介“文某”立即改口:“我只是帮忙带看,具体是房东和网络公司决定的。”
另一名主要收款人“小某财”则直接退出群聊,并删除陈先生的联系方式。
“他们在Telegram群里互相推诿,一个说不是自己负责,另一个干脆人间蒸发。”陈先生回忆,“房东也说这事归中介处理,完全没人负责。”
陈先生随后发现,这几人背后的中介公司在Telegram和Facebook上都活跃于华人租房圈。
“他们用中文和英文发广告,看起来正规,其实专挑外籍客户下手。”陈先生说,“因为外国人初来乍到,信息不对称,最容易被骗。”
订金灰飞烟灭,维权难上加难
陈先生多次联系房东与中介要求退还订金,但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有的声称“合同口头确认已生效”,有的干脆不再回应。
他尝试报案,却面临重重困难。由于订金转账记录虽清晰,但双方未签署正式书面合同,警方表示“难以界定为刑事诈骗”。
“我去警局咨询,警员建议我找律师,但律师费可能比订金还高。”陈先生苦笑道,“这让我真正体会到在海外维权有多难。”
租房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记者发现,不少中国租客在金边、西港等地都有类似经历。
“先收订金,后改条件”、“强制指定网络”、“不退钱”等成为高频投诉。
金边一家房地产中介表示,柬埔寨目前对中介市场监管相对宽松,缺乏专门的行业认证与信用机制,使得部分“游击式中介”钻空子。
“很多所谓的中介连营业执照都没有,只靠Telegram、Facebook接客,出了问题就换个名字再来。”
“如果没有正规合同,客户很难维权。”
“许多交易仅凭口头约定和转账记录,一旦发生纠纷,客户几乎没有维权筹码。”他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推动中介实名登记,并严厉打击宰客行为。
此外,他还指出,部分房东与网络服务商、家具租赁商存在利益勾连,通过“独家绑定”或“强制选项”赚取高额差价,租客若发现不合理收费,应及时保留凭证并向有关机构反映。
业内专家也呼吁,中国租客在海外租房时,应通过信誉良好的正规平台与中介渠道,避免仅凭Telegram、Facebook等社交平台交易。对于短期或首次赴柬工作的人员,建议选择信誉较高的公寓式酒店或签订短租合同,以减少潜在风险。
随着金边及西港租房市场的持续升温,如何在吸引外来租客与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之间取得平衡,正成为柬埔寨住房租赁监管面临的新课题。
陈先生的经历并非孤例。越来越多外籍租户的遭遇正在引发社会关注——这不仅是个体受害事件,更折射出市场规范化的迫切需求。唯有完善监管体系、推动透明交易、强化法律执行,才能让“租得安心、住得放心”真正成为现实。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