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花18万冒死救你儿子,你却把我们拉黑?”
记者:小米
2025年10月,金边夜色中霓虹闪烁、灯影交错。在这片城市的喧嚣背后,一场持续数月的跨国营救行动终于迎来结果——19岁的山东小伙小刘(化名),被热心人士与救援团队成功从诈骗园区中解救。
然而,故事的结局却并未如所有人期盼的那样温情。
据救援队与知情人士透露,小刘的救助花费近18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协调费用、签证罚款等。救人者原本相信,这笔钱终将由小刘的家人偿还。可出乎意料的是,当小刘脱险后不久,其家人却突然失联,微信被拉黑、信息已读不回,让所有伸出援手的人陷入震惊与愤懑。
这场救援,从一场“500元人民币”的诱骗开始,到跨国诈骗园区的残酷现实,再到救人无果、善意反噬的结局,折射出一个刺痛人心的社会命题——当受害者被救出,救援者的善意应否得到尊重?
一、被“500元人民币”诱骗的19岁少年
“我当时只是想赚500块钱。”
面对记者的采访,小刘声音低沉。
今年19岁的他,来自山东一个普通家庭。6月份,小刘在闲鱼和小红书上看到一条信息:有人称,如果愿意前往柬埔寨金边帮忙开设一个银行账户,可获得500元人民币的酬劳。
“我当时很缺钱,想着又能出国旅游,事情看起来也不复杂,就同意了。”小刘说。
7月12日,小刘从山东飞往广州白云机场。原本约定好有人接机,但对方临时推脱,说“来不了”,只转来300元饭钱,让他独自飞往金边。
次日清晨,小刘抵达金边,入住金象宾馆。第二天上午,一辆黑色面包车驶来,对方称要带他去开户。约半小时后,车上除了司机,又上来两名柬埔寨人,坐在他两侧。接着,两名柬埔寨人没收小刘的手机,还说是为了安全。
“我那一刻就知道,出事了。”
几个小时后,车子驶入靠近越南边境的荒郊野外。随后,一名自称“九爪”的中国男子出现,对小刘冷冷地说:“你是我们花2万美金买来的。既然来了,就老老实实干活,别想着逃跑。”
小刘母亲发视频委托救人
二、被困园区的黑暗日子
小刘被带进一间铁皮屋,里面有十余人,情况和崔差不多一样,都是被骗招过来的中国年轻人。
第一天,小刘被要求签署一份所谓的“借款合同”,上面注明自愿在园区工作,金额却空白。“他们说不签就打死。”
在园区几天后,主管说有警察过来查,接着,他们被转移到所谓的“安全屋”。
“那里有100多人,每个房间都有保安盯着,连上厕所都要报备。”小刘说。
约一周左右,主管说安全了。随后,小刘等人乘坐阿尔法转移至72号公路一栋别墅,这里有几十人。当天,主管当众殴打一些想逃跑的人,明显是为了警告小刘等人。
随后,主管让所有人每天进行诈骗培训,内容包括电商、美容、医疗等领域的虚假推销。“他们教我们怎么骗人、怎么装专家,还要背一堆专业术语,但是官网之类的全是假的。”
在那里,小刘回忆称,几乎每天都有人寄中国移动电话卡过来,大多数是黑龙江、上海等地的。
有一次,小刘偷偷用QQ联系家人,却被家人认为是骗局。因为园区的网络早被技术人员设置成广州IP定位,“发定位显示在国内,家人当然不信我在柬埔寨。”
为了求救,小刘甚至冒险向一名本想诈骗的河南女子透露实情,恳请对方报警。结果第二天就被发现。主管当众命人将小刘吊在楼梯口整整一夜。
“我那时真觉得自己活不过去了。”
三、逃不出的炼狱:被卖、被打、被威胁
小刘的“主人”多次试图将他转卖至其他园区,但几次未果。主管愈发暴躁,扬言若再卖不出去,就“杀了,再拉到山上埋了”。
最终,小刘被卖到木牌一个小型诈骗窝点,代号“小龙”的主管接手管理。
“第一天,主管请我们吃饭,让我们好好干,但是不能悄悄联系家人。”小刘说。
在这里,小刘被要求每天发布抖音、快手视频,用假身份吸引潜在受害者,特别是单身女性。视频展示“精致生活”,地点定位在香港等地。一旦有人留言或私信,便会被引入更深的诈骗陷阱。
“那种感觉特别恶心——你明知道是在骗人,却又被逼着去做。”小刘说。
四、跨国救援:一场代价高昂的营救
8月中旬,小刘终于通过秘密渠道联系上在柬的华人救援组织。经过多轮沟通,救援团队确认其位置,并向柬埔寨警方求助。
经过连续数天的调查与协调,小刘终于被解救出来。
这场营救的花费高达近18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护照签证和逾期罚款、住宿、交通、翻译与协调等。全部费用均由柬埔寨当地热心人士先行垫付。
“我们救人不是为了钱,但这是实实在在的成本。”热心人士表示,“当时家人承诺会全额偿还,我们才敢接手这个案子。”
柬单网记者视频采访小刘
五、人获救了,良心却“掉线”了
10月15日,小刘终于脱离危险,身体虽有伤痕,但精神状态尚可。救援队立即协助他与家人联系。
起初,小刘的父母十分感激,表示会偿还全部费用。小刘的父亲承诺:“等孩子安全送回国内,就立刻汇10万元。”
然而,几天后,情况却急转直下——电话无人接听,微信被拉黑,消息也不再回复。小刘的姐姐甚至“已读不回”。
“他们消失得比骗子还干净。”一位热心人士无奈地说。
小刘与父亲的聊天记录,最后被父亲拉黑
“对于小刘家家属为何‘变卦’,救援人员有多种猜测。一种观点认为,18万元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是笔巨款,可能确实无力承担,因而选择逃避。另一种观点则更为尖锐,认为这是一种极致的利己主义——‘人已到手,债可不认’。还有一种不幸的可能性是,整个家庭在经历巨大的精神创伤后,采取了‘鸵鸟策略’,试图切断与这场噩梦的一切联系,包括经济上的承诺。然而,无论原因为何,单方面拉黑救命恩人的行为,无疑是对社会诚信的一次重击。”
小刘对此感到愧疚又无奈:“我只希望家人能尽快把钱还上,不能让救自己的人寒心。”
六、善意的代价:救人者的困境与反思
在柬埔寨,华人自发组织的救援行动并不少见。面对电诈园区频发的诱骗、拘禁、拐卖事件,他们常常成为失联者的“最后一线希望”。
但这次事件,让不少志愿者开始重新思考。
“花钱、花时间、冒风险去救人,最后却换来被拉黑的结局。”热心人士坦言,“很多人以为救人容易,其实每一步都需要协调、联系翻译、走程序,还可能被园区盯上报复。”
在这起事件中,热心人士并未与家属签署正式合同,也没有任何法律保障。救援成功后,若家属拒绝履约,只能自认倒霉。
“我们不是生意人,但也不是冤大头。”一位参与者说,“如果社会继续对这种冷漠沉默,谁还敢再救下一个人?”
七、道义与法律之间:该由谁买单?
一名在柬多年的同胞指出,若有证据证明家属事前承诺支付费用,则可视为民事合同关系,可依法追偿。但在实际操作中,跨国救援缺乏正式协议,举证难度极大。
更复杂的是,道义与情感的边界——热心人士的出发点是救人,不是盈利;但当善意被利用、信任被辜负,这不仅伤害个体,更削弱社会的互助基础。
舆论普遍认为,小刘家人应当履行承诺,偿还救援费用,以维护基本的诚信与公义。而更深层的问题是:当跨国电诈受害者频频出现,我们是否该建立一套透明、合法的社会救援机制,而非让善意者单打独斗?
八、结语:善意不应被辜负
如今,小刘仍在柬埔寨,但那些为他奔走的陌生人,仍在为18万元的债务奔波。而另一边,获救后的小刘本人因无法回国、身无分文而陷入新的困境。
“我们可以原谅被骗,但不能原谅背信。”一名救援者写道。“不过,我们依然希望并相信他的家人会履行承诺。社会爱心不应为失信行为买单。”
在获救后的一段视频求助中,小刘声音颤抖地说:“我因为自己的愚蠢被人骗到柬埔寨,现在真的走投无路了。我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我是单亲家庭,希望山东和其他的叔叔阿姨们能伸出援手,帮我渡过这个难关。每一笔捐款,我都会铭记在心。等我回国后,一定拼命工作,把大家的善意一一偿还。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大家的帮助!同时,也希望国内的年轻人不要相信国外赚大钱的陷阱,以免误入岐途。”
小刘恳求大家捐款助他渡过难关
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最脆弱、也最珍贵的,是信任。有人冒着危险救你出黑暗,而你却在光明里转身离开——这,比诈骗更让人心凉。
善意不该被消费,救援不该被背叛。
(本文内容根据受访者口述整理撰写)
以下为小刘公布的捐款账户信息,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来自山东及全国各地的善心人士,能够伸出援手,帮助小刘渡过难关。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