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韩泰”接连出招,柬埔寨面临巨大“空前压力”
记者:Miles
近期,柬埔寨突然成为国际舆论与多国外交行动的焦点。从美英联合起诉与制裁太子集团,到韩国政府罕见发布针对柬埔寨部分地区的最高级别旅行禁令,再到之前泰国总理公开提出与柬方和谈的前提条件,四国接连出手,在不同维度上向柬埔寨施压,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园区诈骗。
这一连串外交与执法举措,正在构成柬埔寨近年来少见的“空前外部压力场”,其政治、经济与外交影响,远超一国企业或个案层面。
美国与英国的行动首先引发震动。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与财政部联合英国政府,宣布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及其创办人提起诉讼与金融制裁。美国纽约布鲁克林联邦检察官指控陈志涉嫌电汇欺诈与洗钱共谋,称其通过在柬埔寨运营诈骗园区、强迫劳动等方式从事跨境网络犯罪。
这份起诉书点名柬埔寨境内至少十处诈骗园区,涉及数以千计的受害者,并将约127,000枚比特币(估值约150亿美元)列为犯罪所得,成为史上最大规模的加密资产没收案之一。
美方同时冻结太子集团及其关联企业资产,英国也同步实施制裁。英国外交发展部公布冻结令,涵盖伦敦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多处房产与投资资产,总值超过1亿英镑。这些行动不仅对单一企业构成重击,也在国际金融层面释放出警示信号——“反诈与反洗钱”正在成为西方国家对柬埔寨施压的新抓手。
就在美英行动尚未平息之际,韩国的“安全警报”让柬埔寨面临另一重舆论风暴。韩国外交部10月15日宣布,自16日起,对柬埔寨贡布省波哥山地区、巴域市及波贝市发布四级旅行警报——这意味着“禁止前往”,为韩国的最高级别警告。
韩国政府明确指出,近期在柬埔寨的求职诈骗、非法拘禁等案件频发,已有80多名韩国公民失联。一名赴柬大学生遭绑架、勒索并死亡的案件,更在韩国社会引发强烈反应。
韩国外交部长赵显已召见柬埔寨驻韩大使,表达“严正抗议”,并敦促柬方采取更强措施打击跨国诈骗、绑架与拘禁犯罪。韩方甚至建议设立“韩国事务专责窗口”,以便在突发案件中实现快速响应。此举虽然在外交层面仍属合作姿态,但实质上意味着韩国对柬埔寨执法的信任出现明显动摇。
紧接着,洪玛耐首相在10月16日会见韩国外交部第二次官金珍我,双方围绕“打击跨境犯罪、加强执法协作”展开会谈。这一会晤显示,柬埔寨高层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希望通过直接沟通来修复双边信任。
然而,韩国联合工作组成员中包括国家情报院与警察厅高官,表明韩方不仅将此问题视为治安议题,更是国家安全层面的跨境风险。
不仅如此,就在上周,泰国总理阿努廷向媒体透露,他已正式回函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柬泰和平协议”阐述泰国立场:若柬埔寨满足“撤除重型武器、清除地雷、打击园区诈骗、妥善管理跨境居民”四项条件,双方即可展开谈判。
此番声明在外交语境中意味深长。它不仅涉及边境安全问题,更把“园区诈骗”直接纳入泰方的核心诉求。这意味着,跨国诈骗已被区域邻国视为安全威胁。
美英韩泰的相继行动,从不同角度叠加成一种复合型外交压力。美国与英国聚焦金融与司法制裁,韩国以公民安全为由启动外交追责,泰国则以区域和平为筹码要求柬方整顿诈骗园区。四国立场虽各异,但焦点高度一致——网络诈骗与跨境洗钱问题。
柬埔寨一度被外界视为“网络诈骗中心”的印象,再次被国际社会放大。
对柬埔寨而言,这种压力既是形象危机,也是考验。过去几年,洪玛耐政府在多个场合重申“坚决打击网络诈骗与强迫劳动”,并成立国家级跨部门工作组,并且与多国联合执法。
近4个月以来,柬埔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打击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果,警方共在18个省市查获92处电信诈骗窝点,逮捕涉案嫌疑人3455人。
美国、英国及韩国均为重要经济与贸易伙伴,而泰国则在地缘安全与跨境劳工方面具有关键影响力。多线压力同时到来,将迫使柬埔寨在短期内强化“外交协调”与“国内执法”双线应对。
美国与英国针对太子集团的起诉,不仅仅是对单一企业的“反诈行动”,更是一种金融制裁信号,指向柬埔寨监管环境的漏洞。韩国的安全警报与泰国的政治表态,则在区域层面放大了这一问题。
柬埔寨过去二十年凭借开放政策与投资激励实现了高速增长,如今却被迫面对“全球治理压力”的反噬。美英韩泰的接连出招,提醒柬埔寨:在新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必须与园区势不两立。
反诈、反洗钱不再只是国内事务,而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信用与经济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面对这场来自多国的压力测试,柬埔寨政府必须展现更清晰、更坚决的治理意志,否则,外部干预与内部信任危机都将同时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