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7月7日表示,接下来几天约有100个国家会收到特朗普的关税信函。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全球贸易战,再次被按下暂停键。7月9日关税大限即将到来之际,特朗普于7月7日突然向14国领导人发出关税信函,将关税实施时间延后至8月1日,并敦促各国加快谈判进程。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如果在此之前未同美国达成协议,相关国家将面临迄今最严厉的关税措施。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在旗下社交平台写道:“任何与金砖国家反美政策结盟的国家,都将被额外征收10%的关税。此政策将不设例外。”但他没有对帖文中提到的“反美政策”进行说明。特朗普政府原计划在三个月内与全球的贸易伙伴达成双边协议,避免大范围征税。但截至目前,美方仅和英国、越南达成贸易协议,但协议细节仍待敲定;与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谈判进展艰难。不少专家指出,所谓的“对等关税”其实是特朗普反复上演的谈判戏法。7月7日,特朗普向14个国家的领导人发出信函,警告若在8月1日前未能与美国达成协议,将面临至少25%的关税惩罚。信中特别提到美国对这些国家存在的贸易逆差问题,并补充称这些税率可以“根据我们与贵国的关系向上或向下调整”。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韩国总统李在明是最先收到信函的领导人。这些信函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税率因国家而异,从25%到40%不等。这些税率普遍与4月设定的初步对等税率密切相关,有些则略有不同。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称,此次的税率由特朗普亲自设定,“为每一个国家量身打造贸易方案,这正是本届政府持续专注的目标”。◆7月7日,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在记者会上展示了特朗普写给李在明的信函。眼下,美日关税谈判陷入停滞状态。焦点在于,特朗普计划对日系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这类商品占到日本对美出口逾三分之一。有预测称,若关税政策落地,或将让日本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四成。负责谈判的日本经济财政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已先后七次前往美国,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面对压力,日本车企不得不提前布局。丰田宣布7月起上调在美部分车型的售价,涨幅超过200美元;三菱也提高了三款车型的价格。眼下日本正处于参议院选举的关键节点,贝森特指出,“日本将于7月20日举行参议院选举,在达成协议方面存在很多国内制约”。对日本首相石破茂来说可谓进退维谷:由于迟迟无法达成协议,他一直被在野党和媒体批评无能,并可能真的迎来关税冲击;但倘若贸然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势必被批评为出卖国家利益,只会让自民党的选情雪上加霜。收到美方的信函后,石破茂于7月8日召集内阁特别小组研究对策。他一方面硬着头皮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日本的国家利益”,但同时指出,日本将继续与美国进行谈判,争取达成一项互利的双边贸易协议。
◆7月2日,日本八大政党领导人在辩论前合影留念,左三为首相兼自民党总裁石破茂。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也在同一天称,特朗普宣布的税率与早前持平,实际上等同于延长宽限期。该部门强调,接下来将加快谈判进程,尽力达成互利的谈判结果,消除关税引发的不确定性。虽然未收到“恐吓信”,加拿大与美国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加拿大原计划自6月30日起,对年营收超过2000万美元的科技巨头征收3%的数字税,并可追溯至2022年。这预计将对Alphabet、亚马逊、Meta等硅谷企业造成约3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6月27日,特朗普突然叫停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抨击该税是对美企的“公然攻击”,并威胁称会在未来一周内加征新关税。考虑到加拿大逾四分之三的出口面向美国,任何升级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在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下,美加很快重返谈判桌。根据双方发布的联合声明,加拿大总理卡尼同意在7月21日前达成协议。为打破僵局,加方宣布撤回数字税。该国财政部长尚帕涅表示,此举有望推动谈判突破,为经济和就业带来更多机会。印度的情况也没有好太多。自美印开启贸易谈判以来,两国官员一直宣称印度将成为“首批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特朗普也在7月7日提到,美国即将与印度达成协议。但事实上,双方的谈判迟迟未有进展。据悉,印方已向美方表明了在达成协议过程中不会逾越的底线,包括不允许美国向印度出口转基因农作物,以及不会向美国开放印度的乳制品和汽车市场。印媒披露,莫迪政府近期在谈判中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立场,因其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保护政治上高度敏感的农业部门。按照白宫的说法,“对等关税”不适用于特朗普另外征收的国家安全关税所涵盖的产品。到目前为止,美国对钢铁和铝征收50%的关税,对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美国商务部还在研究对半导体、木材、关键矿物和铜征收类似关税。早在5月8日,美英率先达成贸易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英国出口汽车及零部件的关税从原先的27.5%降至10%,英国出口钢铝产品的关税也被取消。作为回报,英国同意取消美国牛肉、乙醇等产品的进口税。英国首相斯塔默对协议的落地表示欢迎,称其“将为英国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并有助于保护就业岗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讽刺说,美国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和最亲密盟友之一的英国一起推出这个“巨大的虚无汉堡”。该网站援引数据称,英国占美国贸易的比例仅为3%,因此,对于成千上万的美国企业来说,这个协议根本不算“好兆头”。与此同时,美欧之间价值1.6万亿欧元的跨大西洋贸易关系则面临不确定的未来。欧盟此次不在特朗普的关税信函名单之列,但他同样将与欧盟的谈判期限延至8月1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7月7日表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特朗普进行了“良好的交流”。特朗普此前放话,若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将从7月9日起对所有欧盟商品征收50%的关税。目前,欧盟商品大多面临10%的基准关税,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和铝产品等则面临额外关税。据美媒披露,欧盟目前的策略是让特朗普赚足面子,但不作出实质性让步。一名外交官形容,欧盟可能会接受一份“瑞士奶酪式”协议——表面上同意征收关税,但通过大量豁免条款,保护钢铁、汽车、制药和航空等关键产业。◆7月4日,特朗普在白宫阳台发表讲话,他刚刚签署了“大而美”法案。
即便如此,欧盟内部分歧依然严重。一位外交官坦言:“目前争论的焦点在于——为了避免贸易战,我们该不该向美国妥协?还是在条件不理想时展现出强硬姿态?”德国总理默茨倾向于尽快达成一份“简明而迅速”的协议。爱尔兰、匈牙利等对美依赖程度高的国家也支持尽快平息争端。相较之下,法国总统马克龙态度强硬:“我们寻求务实,但不会接受不对等的条款。美国征收10%,欧盟也必须以牙还牙。”冯德莱恩最近与多国领导人磋商,评估是否接受含部分高关税的妥协方案,抑或加大对美施压。在内部立场难以调和之下,她倾向先达成一项原则性协议,使双方获得更长的喘息机会,接着继续谈判以达成最终协议。7月3日,贝森特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在华盛顿会面后暗示,同欧盟的协议“可能达成”。爱尔兰副总理兼外交贸易部长西蒙·哈里斯透露,当前的安排预计持续至8月1日,这将为双方争取到更多时间来敲定协议。近来,欧盟内部还传出“另辟蹊径”的呼声。6月26日,欧盟峰会将改革陷入瘫痪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列为重点议题。冯德莱恩提出设想,称欧盟27国可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12个成员国联手,发起一项新的全球贸易倡议。该机制有望建立一个以规则为基础、更加稳健的国际贸易体系,甚至能逐步取代功能严重受限的WTO。与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拉锯战不同,中美近来在处理经贸问题时表现出了克制与务实。“我们昨天刚刚和中国签署了协议。”6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如此宣布。贝森特紧接着表示,双方已就中国稀土及磁体对美出口达成一致。这一突破被视为两国经贸关系回暖的重要信号。今年4月,特朗普对中国加征了高达145%的关税,之后在5月将税率下调至30%——包括10%的“对等关税”基准税率以及因芬太尼走私问题而加征的20%关税。加上他上一任期已有的25%关税,特朗普政府当前对中国进口商品共征收55%的关税。作为对美方新一轮关税的反制措施,中国在4月暂停了部分关键矿物的出口,其中包括稀土。5月于日内瓦举行的双边会谈中,双方就降低部分惩罚性关税和缓解非关税壁垒达成初步共识。然而不久后,美方指责中方在出口许可审批上“进展缓慢”,中方对此予以否认。这让谈判一度陷入停滞。转折出现在6月5日,中美元首通话达成重要共识。这也是本届美国政府成立以来,中美元首首次通话。此后,两国的经贸团队于6月9日至10日在伦敦举行新一轮谈判,重点围绕落实共识、巩固日内瓦成果展开磋商。据白宫官员透露,双方在伦敦进一步就“协议框架”达成一致,会后保持密切沟通,磋商持续推进。中方亦证实,双方已就贸易协议达成共识。商务部宣布,将依法加快对符合条件的受控物项出口审批,回应美方关注。除经贸问题外,芬太尼问题也被纳入议程。中方决定将两种前体化学品列入监管体系,回应美国长期要求遏制相关原料流入墨西哥贩毒网络的呼声。美媒披露,双方正在将此前谈判中达成但未形成文字的共识转化为书面协议。尽管美方倾向以“握手协议”的方式达成结果,但专家警告,缺乏正式文本或将影响协议的执行。根据中美5月在日内瓦达成的协议,双方同意休战90天至8月10日。但不少专家判断,90天的休战期有可能延长。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曾表示,即使美中之间的贸易协议尚未达成,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也会维持在55%,不会再发生改变。7月2日,同为制造业大国的越南成为英国之后第二个与特朗普政府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根据协议,美国将对越南多数商品征收20%的关税,作为交换,美国产品将获得越南市场的零关税准入。来自第三国、经由越南转道出口至美国的“转运货物”,将面临高达40%的惩罚性关税。◆越南胡志明市一家服装厂,工人正在生产线上作业。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该工厂部分出口订单已被推迟或取消。
外界普遍认为,这份协议不仅针对美越双边贸易,更是意在敲打中国。白宫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彼得·纳瓦罗曾经声称,越南对美出口中有三分之一实为中国转运商品。如今越南与美国达成协议,可能会在其他东南亚国家中形成寒蝉效应,令后者在与美国谈判时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对中国形成经济上的挤压。“这对其他国家的一个启示是:美国正在借这类协议向中国施压。”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史蒂芬·奥尔森(Stephen Olson)如此分析。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回应称:“我们乐见各方通过平等磋商解决与美方经贸分歧,但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手段达成交易。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中方将坚决予以反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早在4月下旬,特朗普在接受美国《时代》专访时曾放出豪言,称“已完成200项协议”。仅过了两周,他便自己打脸,承认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敲定“数十项甚至数百项协议”。贝森特此前在接受福克斯财经频道采访时透露,谈判有望“在劳动节前完成”,暗示特朗普对原定的截止日并不执着。这一次,面对媒体追问“8月1日是否为最终期限”时,特朗普含糊回应说:“我认为是,但也不完全确定。如果他们打电话来说想换一种方式解决,我们也会持开放态度。”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宣称,未来几天可能会发出更多信函。她反驳了关税期限从7月9日推迟至8月1日可能削弱特朗普威胁力度的说法,“我可以告诉你,总统的电话不停地响,世界各国领导人不断恳求他达成协议”。新加坡华侨银行投资策略董事总经理瓦苏·梅农(Vasu Menon)认为,这些言论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特朗普仍愿维持谈判。“人们普遍认为,特朗普依旧在使用熟悉的谈判套路,而非真正要引爆关税战,这为投资者带来了希望。”发出新一轮关税威胁之前,特朗普过去两周取得了政治上的重大胜利,包括签署了“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还帮助促成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临时停火。此外,美国6月的就业增长比经济学家预期的更加稳定,显示出经济复苏的势头。然而,当特朗普宣布对日本和韩国加征25%的关税后,美股在7月7日午间大幅走低。当他宣布对缅甸、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老挝和南非等国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后,股市在下午时段进一步下滑。隔夜,美股三大指数录得自6月中旬以来最差表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幅接近1%。相较而言,亚太市场波动不大。7月8日,日经225指数、韩国Kospi指数以及印度Nifty 50均表现平稳,甚至有小幅上涨。分析师认为,市场反应表明,投资者对白宫落实关税威胁的前景持怀疑态度。近几个月来,关税的“回旋镖”效应已让美国民众痛不堪言。昆尼皮亚克大学的民调显示,仅有40%的美国受访者认可特朗普的经济表现。随着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的低支持率或将拖累共和党的选情。◆近几个月来,特朗普关税的“回旋镖”效应已让美国民众痛不堪言。
此外,美国5月的零售销售额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表明消费者在年初的消费热潮后,因对关税和个人财务的担忧而开始缩减开支。尽管通胀有所缓解,但仍维持在2.4%左右,核心通胀率依然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因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增加,穆迪评级公司最近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最高的Aaa下调至Aa1。经济学者因此频频拉响警报:一旦新一轮关税落地,或将引爆“滞胀”炸弹——届时美国民众将面临来自高通胀、高失业、经济停摆的三重夹击。高盛的研究模型预测,约70%的关税成本将由美国消费者承担,低收入群体首当其冲。对于将关税大限延期到8月1日的做法,德意志银行策略师里德(Jim Reid)一语道破:“它不过是另一个7月9日罢了。”卡托研究所分析师林西科姆(Scott Lincicome)同样认为,特朗普此举并非象征重大的升级或退让,“只是延续之前的模式而已”。
官方以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立场。柬单网APP系信息发布平台,对帖子内容、观点保持中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