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出现“埋尸案”:边境执法的“盲区”成为犯罪分子的“猖狂之地”?
现场视频(来源:网络)
记者:人鱼
编辑:Miles
5月26日,柬埔寨奥多棉芷省森隆市郊外一片人迹罕至的林地中,警方发现一具被掩埋的男性尸体,疑似为中国公民。此事件迅速引发当地居民的恐慌,也再次将柬埔寨边境地区的治安问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虽然目前案件尚无定论,但这起暴力犯罪案件,已在多个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这是一桩与公众日常生活距离甚远的命案;另一方面,该案件背后是一个有关“边境治安盲区”的问题。
打开谷歌地图不难发现,森隆(Samraong)毗邻泰国;此外相关资料显示,森隆市有很大一部分面积都是林地丘陵地带,多被用于农业开发或被原生态保留。
而这类区域的最大特征,是“物理距离造成的信息延迟”。此次暴力案件的现场,正位于“人迹罕至的林地”中;然而这起案件背后最令人细思极恐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这名死者的身份“疑似中国人”:毕竟事发地森隆距离柬泰边境的奥斯玛口岸只有30.2公里,距离波贝虽然距离较远但也只有170公里,驾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抵达:而奥斯玛和波贝本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柬埔寨西北部的两处“是非之地”。
上图:谷歌地图显示,森隆距离奥斯玛只有30.2公里,驾车只需34分钟
上图:谷歌地图显示,森隆距离奥斯玛有170公里,驾车需3个多小时
波贝已经为大家所熟知,除了边贸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类赌场以及园区;据缅甸《金凤凰报》的消息显示,奥斯玛正在建设多座大型建筑,这一即将出现的新城引起了泰国安全部门的高度关注,据资料显示,该地区居住着包括泰国人在内的数千名外国人,且距离加春县边境检查站仅1公里。
如果从这方面出发,该名遭遇埋尸的“疑似中国人”是否涉及柬泰边境地区那些,从事网赌电诈人员之间的纠纷,从而被杀害?
不过在没有更多官方信息披露前,轻言“动因”显然为时尚早,但结合过往的诸多公开案例,可以发现,部分不幸身亡的外籍人士,其生前活动轨迹曾处于非正式、难追踪或高风险领域中。
例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所谓的“中介”盘踞边境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或曾在已被打击过的非法园区短暂停留,最后导致与之有关的暴力案件频发,再加上由于边境线长、地形复杂,执法难度大,就给了这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上图:现场挖出的“疑似中国人”尸体
这次“埋尸案”就发生人迹罕至森林里,死者没有明确身份,第一时间也没有家属报案或者声援;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不是当地人发现线索、警方处理及时,可能很快就会被雨水冲散、杂草覆盖,就像此前有人形容缅北那样,很多人都成了香蕉地里的“肥料”。
但这背后还有几个令人细思极恐的问题:这个人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出现在森林?是谁埋的?有没有人“看见却没说”?或许这一切也只有等待官方最终的结论出炉之后才能窥得真相。
不过,柬埔寨的执法机构近年来频频出击,打击网赌电诈以及相关违法犯罪的行动从未停歇,连续协助遣返涉诈各国公民超过3000人,清理了至少十余处各类网赌园区。
而在边境方面,2024年末至2025年初,柬泰双方也不断强化相关方面的合作:例如2025年4月,泰国新总理佩通坦访问柬埔寨时,与洪玛耐首相达成共识,将在边境地区设立信息互通机制,打击网络赌博、电诈诈骗等跨境犯罪,避免“犯罪避风港”在缝隙中滋生。
所有这些努力都表明,柬埔寨政府的治理意图是清晰的、积极的。
但不能忽视的是,边境的“治理成本”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不低,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一个偏远村落,可能连无线电都不稳定,却要协同跨国刑侦、管理人口流动等,这对任何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是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
上图:柬泰边境奥斯玛地区的大型建筑(来源:《缅甸金凤凰报》)
正如这次森隆的命案揭示出的一个现实:一个地方是否安全,并不只看有没有警察巡逻,还要看这里是不是“值得有人出警”。而在许多边境区域,问题不是没人想管,而是“很难马上管”。
就像在一个人迹罕至的边境森林里,即便发现了尸体,如果没有身份确认、没有失踪通报、没有各方协查,警方第一步都很难迈出去;而如果背后还涉及多个省份和地区,再加上语言不通等情况,处理周期很可能要以“月”甚至“年”为单位来计算。
这就是所谓的“治理延迟区”:不是没人管,而是进度慢,可对于当事人来说,一旦被拖进这种延迟系统,他可能连求救的力气都没有;而这起案件最终是否会有结果,或许要等上一段时间,在柬泰边境,从奥斯玛、波贝到更隐秘的各类园区,类似的治安盲区远比地图上看到的范围要广。
越是这些地方,越需要透明、合作和持续的资源灌注:治理不是“清一下就完了”,也不是靠几次大动作就能长期维稳,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场“长时间的水滴石穿”。
一具林地里的尸体,是暴力犯罪的象征;但如果只等着尸体出现再去追问,而不是在前端、制度、信息层面建立防线,那这场追逐注定永远落后:这不是一个地方政府的责任,也不仅是警方的任务,而是整个区域治理能力的综合考验,执法裂缝、终归要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