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毒罪办:电信诈骗产业如癌症扩散全球
联合国说,由于东南亚国家未能有效遏制电信诈骗活动,网络诈骗产业背后的亚洲犯罪团伙正像癌症般扩散到全球,南美洲和非洲也出现了电信诈骗园区。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简称毒罪办)星期一(4月21日)发表报告说,这些犯罪团伙近年来在东南亚迅速崛起,开设电诈园区,里面有数万人工作。这些人大多数是被拐卖到那里,被迫进行网络诈骗,受骗者遍布全球。网络诈骗目前已演变成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国际犯罪活动。
毒罪办指出,尽管东南亚各国政府加大打击力度,犯罪团伙仍在东南亚内部和以外地区活动,“可能已经出现不可逆转的外溢效应……犯罪团伙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挑选和转移阵地”。
毒罪办区域分析员沃伊奇克说:“他们像癌症般扩散,当局在一个地区进行整治,但病根永远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毒罪办说,根据保守估计,全世界有数百个大规模的电诈园区,每年创造数百亿美元的利润。毒罪办呼吁各国携手合作,加大力度瓦解犯罪团伙的资金来源。
沃伊奇克说:“区域网络诈骗的扩张速度已超越其他跨国犯罪,因为诈骗团伙无须跨境运输违禁品,就能迅速扩大规模,通过网络接触数百万潜在受害者。”
单在美国,2023年加密货币诈骗案共骗取超过56亿美元(约73亿4000万新元),其中逾400万美元来自情感诈骗,受害者多为上了年纪、情感脆弱的人。
中国、泰国和缅甸近期合力打击泰缅边境地区的电诈园区,但毒罪办指出,犯罪团伙转移到东南亚最偏远、治理不力、贪腐丛生的地区,尤其是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犯罪团伙也向南美洲拓展,与当地贩毒集团合作,强化洗钱和地下钱庄网络。他们也在非洲国家如赞比亚、安哥拉、纳米比亚以及东欧的格鲁吉亚迅速建立据点,并广泛招募全球各地的人员。
近期在泰缅边境的扫荡行动中,获救人员来自50多个国家,包括巴西、尼日利亚、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等地。
毒罪办说,国际社会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如果无法有效解决电诈问题,东南亚将面临前所未见的后果,进而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