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记者:人鱼编辑:Miles“感觉在柬埔寨做餐饮,就像得了‘三高’一样——虽然不会马上致命,但随时可能因为经营不善关门大吉。”徐力一边熟练地在收银机上操作,一边对记者倾诉他在柬埔寨经营中餐馆的苦涩经历。徐力口中的“三高”,正是柬埔寨许多中餐馆老板共同的困扰:高昂的经营成本、难以开拓的本地市场,以及令人头疼的员工管理问题。这三大难题像是无形的桎梏,将许多怀揣创业梦想的中国餐饮从业者困在现实的牢笼里。“开门”的代价:
房租水电2000美元打底
徐力告诉记者,在柬埔寨开一家中餐馆,单是房租和水电的支出每月就要至少2000美元。“这还是机场附近的成本,若是在像BKK或钻石岛这样的热门商圈,租金翻倍也不奇怪。”他无奈地补充道。除了固定的房租和水电开支,用工成本也是一笔大开销。徐力提到,他曾从国内带来一名厨师,每月工资高达1500美元。这样的薪资水平,对许多初创餐饮店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最终,他不得不选择让厨师离开,还额外支付了一笔遣散费。“高成本导致我们的定价也不得不提高,可这样一来,本地消费者根本吃不起。”徐力说道。他举例,一盘普通的清炒蒜蓉空心菜在他的餐厅售价8美元,而在他老家,这样的价格足够两个人吃一顿丰盛的晚餐。高成本推高了菜品价格,而高价格则挡住了大多数本地消费者的脚步。结果,许多像徐力一样的中餐馆老板,陷入了“成本高、价格高、顾客少”的恶性循环。定位失误遇上无效内卷:
利用外卖平台“互坑”
徐力坦言,最初选择来到柬埔寨,是因为听说这里中国人多,对中餐的需求量大。“我当时以为,在这里开中餐馆不仅可以卖得贵,而且还能用美元计价,赚得更多。”然而,现实却没有想象中美好。在柬埔寨,本地人的消费能力与中餐的高定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本地餐馆,一碗粿条的价格只需两美元,而在中餐馆,一碗普通面条的起售价却是五美元。更让徐力头疼的是,本地消费者对中餐口味并不感冒。许多中餐馆在本地市场上“水土不服”,直接导致了中国老板们不得不将目标锁定在本地的中国顾客身上。“但最近几年,在柬埔寨的中国人数量也在减少,这让本就有限的市场变得更加狭窄。”徐力无奈地说。为了争夺有限的顾客资源,许多中餐馆开始彼此打价格战。一碗售价五美元的面条可能因为竞争对手的降价而跌到四美元甚至更低。“结果就是,大家都在拼命压价,最后谁都赚不到钱。”这种“无效内卷”不仅削薄了利润,还让整个行业某种程度上陷入了恶性竞争。徐力感慨道:“我们在这里拼命生存,却发现连最基本的利润保障都成了奢望;但这其中还有一些中国老板们利用外卖平台动起了“歪脑筋”。”徐力表示,之前他就遇到过一些同行的“恶意下单”:有一次他在外卖平台上接了个大单但对方选择的是货到付款,结果等外卖小哥接单把餐送到指定地点后,下单的人却直接失联了。“最后只能是菜被浪费掉,即便外卖平台积极地帮我们维权,但他们换个手机号再注册依然可以这么做。”徐力说。本地员工的高流动:
找不到“挑大梁”的人
如果说高成本和市场狭窄是外部的压力,那么员工管理就是内部的挑战。徐力坦言,本地员工的高流动率让他头疼不已。“我店里招的本地员工,能干满两个月的都不多见。”即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有的员工能够熟练上手工作,但很快就会被其他餐馆挖走。为了留住员工,徐力尝试过加薪,但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经营成本。而如果不加薪,他又担心员工会随时离开。“这就像一个死循环,我只能不断招人、培训,然后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开。”徐力说,他曾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最终不得不妥协于现实。“我只能接受这种高流动率的局面,不停招人,勉强维持店铺的运营。”面对经营成本的高压、本地市场的冷遇以及员工管理的困局,徐力并没有完全放弃。他表示,自己对未来仍抱有一丝希望。“早些年来柬埔寨时,我的梦想是发财,但现在只希望能够安安稳稳地做点生意,维持日常生活。”
官方以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立场。柬单网APP系信息发布平台,对帖子内容、观点保持中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