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人的传统婚姻习俗保守,对女子的约束相当严格。在偏远农村地区,还保留着一种称作“蔽日”的婚嫁。当女儿到了适婚年龄,父母要把她关在房间,不让她出门。女儿的日常起居饮食都由父母料理,而且不许女儿接见任何男人,连家中兄弟也不例外。此外,父母需要请僧侣诵经祝福,保佑女孩未来的婚姻顺遂。 “蔽日”约历时三个月至一年不等,视乎家庭的贫富状况。蔽日期结束后,父母才允许女儿寻觅结婚对象。此时,女孩子的年龄约十五六岁,这是一般女生尚在学校上课的年纪。不过,对部分柬埔寨女孩来说,此时要开始准备人生大事了。
柬埔寨“童婚”现状
柬埔寨的人口约为1,550万,逾九成是高棉人,并有超过20个少数民族。当中有很多土著民族,村民仍存有较保守的婚恋观念,女孩子在十五六岁时就要准备嫁人。当成为别人的妻子后,这些女孩没法再继续上学,往往会失去接受教育的权利。柬埔寨的童婚情况,在众多东南亚国家中较为严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报告指出,19%的柬埔寨女孩于18岁前结婚,2%的女孩于15岁或以下结婚。全国每八个女孩中,就有一个于15至19岁期间怀孕。当地童婚个案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童婚是部分地区的传统。受生活所迫,连女孩也认为应该趁早成婚,一来可望依赖丈夫保障生活,二来可盼减轻父母的供养负担。 甘铃(Kom Blang)的故事正是儿童新娘的一阕哀歌。去年,14岁的甘铃下嫁比她大23岁,并且经历过两段婚姻的丈夫。不过,结婚短短数月,可怕的家庭暴力悲剧就发生在她身上。
甘铃那位疑心极重的丈夫,经常担心她与其他男人亲近,对她拳打脚踢,又强行于白天与她发生性行为,恐惧令甘铃决心离开丈夫,回到故乡展开新生活。 对不少女孩来说,婚姻是一生一世。若被丈夫欺负,她们只能够默默忍受。
过早成婚的甘铃,并没有机会获得教育。因此,她向Kanie透露,离开丈夫后,希望可以重新接受教育。甘铃深信,只有接受教育,才可改变她的未来。
辍学早婚,过早承受家庭重担
15岁的莎珞(Sangorn)同样摆脱不了辍学早婚的命运。莎珞的母亲三年前因病离世,他的父亲不愿承担家庭责任,离家出走,另娶他人,还指责子女是自己的负担。失去双亲的莎珞去年下嫁年仅19岁的丈夫,约四个月前便生下女儿。她一直盼望有个可靠的男人可以照顾家庭,幸运的是,丈夫愿意与她分担养家的重任,并承诺一起照顾她的家人。莎珞与四兄弟姐妹、祖母、丈夫及女儿居于同一屋檐下,她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虽然有丈夫帮忙,不过,莎珞过早承受照顾家庭的重担,让她失去了珍贵的童年。 Kanie在腊塔纳基里省的旅程中,探访了小女孩柏兰(Pa Lak)。她因为女儿夭折,弱小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烙印。柏兰于15岁结婚,翌年怀上第一胎。约两个月前,女儿因早产而夭折。
由于医疗中心距离村庄约十公里,路途遥远,因此柏兰在怀孕后,一直未有做产前检查。柏兰怀胎仅仅七个月就诞下女儿,因缺乏医疗支援,加上没有生产知识,柏兰的女儿在出生一小时后便离世。面对丧亲之痛,柏兰在生理及心理方面,都变得无比虚弱。要承受如此巨大打击,却只是一名16岁女孩。早孕是导致柏兰流产的主要原因。 政府会否正视问题,禁绝女孩早婚早孕的情况? 其实当地政府想要解决问题,不过很多乡郊村落位处偏远之地,即使政府有措施遏制童婚现象,政令亦难以下达。
以这次到访的腊塔纳基里省为例,位于柬埔寨东北部的偏远地区,原住民大多散居省内各处山区,政府官员难以针对情况加强监察或落实政策。加上少数民族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官员及民间社福团体多方支援,亦面对重重困难。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很多地区都已经普及教育,童婚现状已经没有那么普遍,像金边、暹粒、西港这样的大城市,童婚现象已经基本看不到。希望偏远地区的女孩也能够接受到教育,早日改变现状,过上幸福的生活! 来源:柬单网
官方以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立场。柬单网APP系信息发布平台,对帖子内容、观点保持中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