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汪是第二个在柬单网宣告要“挑战100天在柬埔寨赚10万美金”的人。
为什么是10万美金?为什么是100天?
“这个数字好记,也挺有挑战难度。”老汪回答。
最高日入200美金
2019年5月, 尚在国内的老汪看到一篇文章,描绘了金边遍地黄金的图景。那时,他的地产生意受挫,所以决定来柬埔寨发展。
在金边—桔井—西港—暹粒转了一轮后,他投资3万多美金,在金边开了间美容院,月租1300美金,是周边小区第一家中国人开的美容院。老汪说,“那时我想着,终于可以在这里站住脚,说不住能走上人生巅峰。” 好景不长,脚没站稳,疫情就爆发了,波及柬埔寨。今年3月初,合伙的朋友回国一去不复返,留下老汪独自苦撑。可总不能一直无所事事,他决定自救。
5月16日,在美容院门口,老汪摆起了自己的第一个小地摊,这比国内的地摊热早了近半个月。
然而,老汪的地摊生意不仅惨淡,还屡次被砍价,最后往往以低于出厂价的价格贱卖。一天下来,销售额从未超过20美金。
意识到固定摊位不会有出路,老汪转而摆起流动摊,发帖找二手三轮车时遇到了同道中人李哥,而整天在小区看到老汪摆摊的小刘也主动找上门,说要合作做事,三人一拍即合,组成了地摊三剑客。
李哥在柬埔寨呆了四年,精通柬语,擅长于当地人打交道,负责销售。老汪拿货经验丰富,负责搞定货源。而小刘只负责跟着跑就行。三人分工明确。
地摊三剑客团队经常能日入100多美金,根据摆摊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三人较高的记录甚至有过1天200多美金。
由于老汪多次在柬单网分享摆摊经历,渐渐有了一些名气。越来越多同胞找上他,希望能一起合作,取团抱暖。
就这样,地摊协会顺势诞生。
人心难测
自地摊协会成立以来,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协会群里每天都有数千条信息。有提供货源的,有寻找货源的;有求去库存的,有求代销的;有提出问题的,有解决问题的。
308,是地摊协会目前的成员人数,80后和90后居多。他们加入,无非是为了清库存、找货源、夹缝求存。其中有很多投资失败的落魄者,也有投资相当成功的得意者。
人数易达,人心难测。308个人好找,但经过筛选后的308个人比较难找,来者不乏坑蒙拐骗偷和职业发广告的人。
8月,地摊协会需要处理一批手机,有个同胞找上门,一脸苦相地说没工作,暂时没钱交房租,也交不起押金,要老汪帮忙找个房子住。老汪跟朋友打了招呼,让同胞住朋友家。
随后,这名同胞说跑业务没摩托车,老汪又把自己空闲的那辆摩托车给他先骑着,他骑了一圈嫌车破。之后他跟老汪要了两个手机样品说去跑业务,老汪一再交代,如果客户不给钱手机就不要拆封。
过了几天,老汪向他问起手机的事,他说卖掉了,客户称手机有问题还没给钱。老汪便让他把手机拿回来,他又改口说客户过几天打款。
这一等就是十多天,然后突然有一天,老汪朋友说这名同胞的房间门整天关着,该不会出什么问题了?敲门没反应,他们找来开锁匠把房门打开,发现他居然不告而辞。
再问起手机的事时,老汪已经被同胞拉进黑名单。
老汪说,有些人讲几句话便可看出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是天道酬勤是对的”。
老朱是一位年纪比较大的摊友,有次天刚亮出发摆摊,不幸半路出了车祸。 当时朱哥虽有点感冒,但积极报名要参与出摊。他骑车比较慢,心里又很着急。他那辆老古董摩托车刹车不灵,在五号公路34公里的拐弯处,前面的货车突然急刹,朱哥也跟着急刹,刹不住车,只好把车往右打方向盘,右边是一个近十米的坡,他选择跳车……
结果是,朱哥脚崴了,手上也擦破了皮,所幸伤势不很严重。打电话通知老汪,老汪到达时,看到他坐在路边的草垛,手流着血,脚肿得像猪蹄,满脸愧疚。
老汪说,“人没事就好,其它的不重要”。
几个同来的摊友全力把车跟拖斗拉上来,送朱哥去看医生,途中,一场暴雨不期而至。
生存的地摊
100天,10万美金,折合平均每天要赚1000美金,这么一算,老汪觉得这个目标比较难。
但他补充道,对于他个人而言,在柬埔寨赚10万美金比国内赚70万更容易,“柬埔寨的各种竞争都比国内小很多”。
地摊协会逐渐壮大,摊位数量随之增加,每天都能保证有收入,可总是不痛不痒。
成员的摆摊能力参差不齐。老汪摆摊时,多则一个上午能卖200多美金,少则收入为零。一些经验少的摊友,连续摆了4天,最多时仅为27美金。
摆摊的发展遭遇瓶颈,他们归于格局太小,仅在金边摆摊远远不够稳定。 因此,他们痛定思痛,决心跨省摆摊,一辆面包车,六台摩托车,六个拖斗,十个人,一星期,全副武装准备到其他省份摆流动摊位。
立下10万美金的目标,使老汪更有动力。
目标定了,却缺乏明确的执行方案。第一步怎么走,他倒是很清晰,“改掉一些臭毛病。”
老汪膨胀过一段时间,独立专行,自以为是,将朋友们的好心规劝当作耳边风。自作主张收了一些商品,图便宜却把投资人的钱套住。投资人没责怪他半句,但他心知肚明,一切起源于他的盲目自信。
他说,希望大家不要觉得他们在异国他乡摆地摊很可怜,“我们不可怜,我们只是不服输而已。”
老汪的地摊无关人间烟火气,只关乎生存。当国内的地摊热风刮到柬埔寨时,很多滞留在柬埔寨的同胞闻风而动,纷纷动起了摆摊的念头。但时至今日,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
而且,即使在柬埔寨对地摊的管控不像国内那么严格,但外国人在柬埔寨摆地摊,还是触犯了很多底层人民的利益。
为保护国民的饭碗,柬埔寨政府曾在去年9月1日颁布“禁职令”,其中包括禁止外国人在公共场所或路边摆地摊。虽然“禁职令”在一个月后就被撤销,但这不代表在柬埔寨摆地摊的日子好过。
他们日晒雨淋长期奔波在公路上,马不停蹄地游走在各大工厂和本地市场之间。
跟警察(相当于国内的城管)拼速度,每天警察都会例行在路边清场一次。
与其它小贩争摊点,吃最便宜的本地菜。
最烦人的,是大寨子说下就下的雨,如果忘记带伞,一场雨把货全部打湿,人也成了落汤鸡。
那天送走了朱哥,老汪一行人去本地餐厅吃了个饭,饿得吃不出滋味,连平常最讨厌的那些本地香料,也被狼吞虎咽下去。
官方以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立场。柬单网APP系信息发布平台,对帖子内容、观点保持中立。
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已要求转载用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用于信息传播。如涉及版权、署名或肖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申请删除,平台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处理。
联系微信:www-58cam